過去的一年,在交通部科技教育司的統籌安排下,交通行業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科教興交”這條主線,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為交通基礎設施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十一五”是交通行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當今,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科學技術發展迅猛、新技術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正深刻地改變著經濟社會的面貌。
交通行業是科學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交通發展對工程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經濟社會還對交通安全、節能環保、信息服務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求全行業深入實施“科教興交”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交通科技創新,攻克關鍵性技術,突破牽動性技術,普及應用型技術,走科技引領交通發展之路。
加強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技術難題,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高交通行業的科技含量。2007年,全行業在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適應交通發展要求、符合交通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創新體系方面;加強科研基地建設,構建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整合交通科技資源,提高交通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在智能化數字交通管理技術、特殊自然條件下工程建養技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綠色交通技術、交通決策支持技術等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方面;在高度重視應用型技術的創新,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鼓勵使用創新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開展兩重大課題研究:探索行業戰略轉型具體措施
2007年,交通部提出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交通發展之路和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思路。交通部科教司相繼深入開展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研究”和“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戰略研究”兩項課題的研究。
交通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一個資源消耗型行業!百Y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研究”重點圍繞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評價指標體系和行業政策等核心目標,系統分析現狀與趨勢,并對相關的行業政策進行總體評價,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提出符合我國國情和行業發展實際的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的目標、方向和路徑,并完善相關的產業或行業政策。
“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戰略研究”按照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等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結合交通行業特點,從界定現代交通運輸業的內涵及特征入手,分析我國交通發展的經驗、現狀與需求,借鑒國外交通業發展經驗,研究探索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來豐富服務內容、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品質,進而提出實現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主要途徑。
2007年,部科教司帶領課題組深入浙江、廣東等一線實地調研了解情況,多次召集專家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通過開展這兩項課題的研究,深入探索轉變交通增長方式,以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的新模式,同時,針對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關鍵點,明確行業轉型的目標和重點,提出轉型措施,豐富和完善新時期交通發展戰略、推動交通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為配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研究”,交通部2007年還組織開展了營業性車輛能耗準入與退出、節約和集約利用港口岸線資源、公路建設節約與集約用地、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材料節約與循環利用和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這六個專項行動計劃。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推動“三個服務”向深層次發展
2007年4月,交通部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正式啟動。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實施第一年,交通部組織的“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蘇通大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遠洋船舶壓載水凈化和水上溢油應急處理關鍵技術”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現代物流示范工程”4個項目共計16個課題,被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或重點項目,這是有史以來國家對交通科技工作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將有力地推動交通行業“三個服務”向更深、更廣的層次進一步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交通行業需要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注重運輸安全,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交通部黨組提出開展“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戰略研究”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研究”工作,目的就是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來審視交通的改革與發展,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對于推動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行業具有支撐和引領作用。
交通重大專項進入國家科技立項進一步提升了交通科技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也為“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開了一個好頭,對提高行業整體科技水平,更好地以科技引領交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交通部政府網站:服務功能不斷拓展
“我們付出這么大的努力,幾次改版,完善功能,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政府網站這一平臺加強交通行業的公眾服務!苯煌ú靠平趟疽晃还ぷ魅藛T感慨說道。
細心的網友發現,2007年10月31日,交通部政府網站又一次進行了改版。在2007年年初交通部政府網站獲得全國部委政府網站績效排名第四名的基礎上,交通部科教司統籌安排,實現網站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新版網站在政務信息發布、在線辦事和與公眾互動交流三方面,結合交通行業特點,進一步拓展了網站服務功能,加大了資源整合力度,網站人性化設計得到較大改善。2006年國信辦的政府網站評估報告印證了這一點:“交通部政府網站的政務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這三個方面的績效指數分列部委網站的第三名、第二名和第七名,體現出交通部網站較為均衡和領先的發展水平!
去年9月底,在交通部政府網站迎來第五次改版一周年之際,交通部發出通知,對部網站改版一年來共建工作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通報。
這一年,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基本貫通、中國大陸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億標準箱、智能交通世界大會、全國水運工作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頒布……這一項項業內大事,通過網上直播這一新媒傳播到全行業。在面向公眾的出行信息服務方面,三峽調度計劃、三峽水情、海區航標、公路路況、交通氣象方便了公眾查詢路況信息,豐富了水路出行服務內容。而網站對交通行業重要政策文件、重點工作進行的詳細闡述和解釋,集納11項各類辦事系統,30余項查詢系統的網上辦事系統和新設立的交通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大廳,極大地方便了交通參與者。
這一年,網站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得到了進一步體現。
西部科技項目:花開西部 造福八方
就在幾天前,被稱為工程中的“癌癥”的世界級難題被科研人員攻克!2007年年底通過驗收的“膨脹土地區公路修筑成套技術研究”,通過在國內8個省區22條高速公路200多公里膨脹土路段的實體工程中得到應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6.17億元。這是交通部西部科技項目在顯威!2007年對于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來說是個“豐收年”,一大批西部科技項目取得豐碩成果,并已應用于實際工程中。
貴州,崇山峻嶺,溝壑縱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巖溶地貌占全省總面積的73%,給筑路建橋設置許多難題!皫r溶地區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技術”項目在貴州實施5年來,已產生經濟效益約2000萬元,預期經濟效益約為1億元。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讓貴州交通“穿山越嶺”,高速公路不斷延伸,造福一方百姓。
去年通過的驗收的“多年凍土地區公路修筑成套技術”,通過10個分項目、1個專題、65個子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包括我國東北和西部各區域多年凍土地區的區劃與分類,公路病害作用機理,路基、路面、橋涵設計與施工技術以及該地區公路養護、生態環境保護與評價、職工安全與健康保障技術,填補了在多年凍土區黑色路面下研究凍土效應、路基尺度效應等多項世界空白。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編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結構設計指南(建議稿)》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施工指南(建議稿)》。這兩套指南的編制將為我國大規模水泥路面改造提供技術支撐。項目還自主研發了HB4000-Ⅱ多錘式水泥路面破碎機和PB2500-Ⅱ板式破碎機,打破了國外企業在此領域內的壟斷。該課題成果作為交通部2007年科技示范的項目之一,已列入交通部《材料節約與循環利用“專項行動”》計劃。
行業重點實驗室:擇需擇優擇強 5家新獲認定
“開展高水平研發活動的基地,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的基地,進行高層次學術交流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基地!卑凑丈鲜鰧嶒炇业亩ㄎ,2007年一年來,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的認定工作在部科教司的領導下,穩步有序地進行。
按照《“十一五”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認定指南》,去年共有5家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獲得認定,他們分別是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的公路交通安全重點實驗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的長大橋梁建設施工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的港口巖土工程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重慶交通科學研究院的隧道建設與養護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的橋梁結構抗風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交通部科教司在這輪認定中,進行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方面調研,一是調研哪些方向是交通行業發展最急需的;另一個是調研交通行業實驗室現有哪些資源,最后經精挑細選,并經過科學論證確定。此輪認定是本著擇需、擇優、擇強的原則進行的。擇需是在眾多研究方向里面找出孰輕孰重、重要的要先認定。擇優是選擇相對優秀的,在一個研究方向上有很多實驗室在競爭,通過考察找出最優秀的那個,加以扶持。擇強是指那些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能產生影響的研究,要讓它跳出行業,被社會所認可。據此,最終確定了上述5家實驗室為行業重點實驗室。
據了解,作為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到“十一五”末期,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的總量要達到35個。
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引領 不斷深入
如何將既有的科技成果應用到實際的工程建設中去?加強科技成果推廣,越來越被行業所重視!成果如何被推廣?首先應該先被應用,讓實踐來檢驗成果的適用性,這是推廣的第一步。
2007年,交通部科教司把科技成果推廣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出一系列動作。根據2007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的部署,科教司今年實施了以湖北滬蓉西高速公路、山西忻阜高速公路、四川雅瀘高速公路、重慶繞城高速公路這4條科技示范路為載體的示范工程,采用以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為載體,官、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開發創新模式。通過開展科技示范工程工作,加大新技術的集成應用、新材料的推廣使用和關鍵技術的開發創新,積極探索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新途徑。
交通部科教司進行科技成果推廣的決心,正在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從基礎做起。2007年5月10日,科教司司長孫國慶在交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新技術研討會上說:“今后,我們在加強組織行業科技創新研究的同時,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廣的力度,讓行業共享成果,共同發展和進步!
從2007年5月開始,部科教司進行了一次涵蓋全國22個。ㄊ、區)的科技成果推廣調研,組織召開了東北、西南、華中、西北和華北5個片區會,會議代表涉及科技項目管理部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設計施工單位、行業協會等,調研廣泛征集了各方意見,科教司已組織專家對這些意見進行討論、總結,并將最終發布調研報告,指導行業不斷推動科技成果的推廣。
智能交通世界大會:展示科技成就的大舞臺
如果說上述展示的成就是交通行業科技信息化取得的一個個經典,那么,2007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四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則成為我國向全世界展示交通信息化和科技成果的歷史性舞臺。
作為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智能交通世界大會,交通部充分利用大會這一平臺,展示了我國交通科技和信息化領域的先進成果。主題為“智能交通——創造美好生活”的此次大會,共舉辦全體大會4場、行政會議10場、技術會議105場、科學會議14場、互動會議6場、特別會議61場,總計200場,各類講演和報告總數達到866個,聽眾總數達到10530人次。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1808人以及162家來自國內外的智能交通組織、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了此次大會,4天展覽參觀人數達到41136人次。
智能交通世界大會的召開,不僅展示了世界智能交通發展的最新技術成果,交流了智能交通各個領域科技發展最新成就,而且促進了國內外智能交通研究、技術開發、市場應用的交流與合作。大會向全世界證明:在我國政府的推動下,中國的智能交通已經在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先進的交通管理系統、先進的公共交通系統、電子收費等多個智能交通系統正在為中國的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舒適的交通服務。
大會期間,交通部主持了主題為“信息化促進和諧交通——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科技創新”的部長論壇。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交通技術已經成為促進交通運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痹谧匀毁Y源日趨緊張、生態環境更加脆弱的今天,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信息技術,降低交通發展對資源的占用和消耗,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已經成為交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